EXO小说网

EXO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笔趣阁 > 第94章(第3页)

第94章(第3页)

原因其实不复杂,投放市场的钱,需要让它们转起来,才能让经济活跃和增长。而温和的通货膨胀下,因为一直持有货币不合算,甚至存款的收益也很低,就能把部分民间的钱“逼”出来,或者消费,或者投资,以赚取更高的收益水平,让财富增殖。当然,不能发展成为恶性的通膨,那只会是一场灾难,而且造成民怨沸腾。

社会需要货币的原因,除了需要一种最方便的交易媒介之外,其实一个副效应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用货币统一民众的财富概念,然后才可以驱动民众工作,以获取生存和享受的财富。在货币的同一性财富效应驱动下,社会才得以朝统一的发展方向前进,国家民族才得以强盛。

而对于个人而言,所赚取的货币,在国家货币的总盘子里面占据的份额,就代表各自的富裕程度,也就是个人能得到社会总财富和产品分配的份额。

这就是对个人利己主义在经济体系上的利用。

所以货币其实代表着国家和社会财富分配的权力,货币就是一种财富和生存物资分配的工具。

恶性的通货膨胀下是什么情况?这代表着在经济危机面前,国家通过增发货币,削减了每个人财富的分配份额,拿走一部分财富来解决危机。

然而国家虽然有这种权力,但不能滥用,因为货币所依赖的,是国家的信誉担保。一个经营良好的国家,生产者的经济积极性不能挫伤,奉献者的热情也不能挫伤。如果挫伤了,那就是经营不善,损伤国家的信誉,最终危及货币体系。

实际上,李思华还有更深的思考。

在当前三十年代的世界,几乎所有国家货币对标的,都是实体经济,有物质和产品作为货币的基座。这种情况,连金融最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所以,现在是个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货币大时代。

但是等到二战后,随着美国金融业的高度发展,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那就是物质为基础的“真实财富”增长缓慢,而通过股市等资本市场金融杠杆即“金融变现未来”制造出的“虚拟财富”则不断暴增。发展到后来,以美国自己为例,GDP有2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则有近300万亿美元,是十五倍之差,更不要说美国这20万亿美元GDP中的实体经济,大约最多只能算是30%即6万亿美元的规模。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种“奇景”,那就是美国以6万亿美元的实体经济,支撑起了300万亿美元的“虚拟财富”,两者之间的差距,是50倍之多!

如果是美国自己这么玩,中国不掺和,那也随他去了。可是如果是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就存在了这样一种重大剥削,不管是真实物质财富还是虚拟金融财富,都是财富,可以通用,于是美国通过“假财富”就可以换取其它国家的“真财富”,说到底,就是用印刷的美元,换取了其它国家真实的物质和产品。

在李思华前世的时空,中国就不得不长期承受这样的巨大剥削。因为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美元圈的消费和资源,只能被美元剥削。甚至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元的附庸货币,美元外汇占款成为了人民币发行最主要的锚。

她当然不想在这个时空,再一次去踏进同样的大坑。

所以一个自主独立的、去美元化和基于内循环的货币体系,就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是她和史政福选择BSA(战略基础资产)和税收,作为人民币之锚的核心原因。就算最后要玩虚拟财富,也必须是新中国自己的玩法,总之,肉必须烂在国内。

前世国家选择加入美元圈、承受美国剥削,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因为非如此,不能获得国家发展需要的资本、科技和市场这三大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要素。

在这个时空,想要自主独立的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自然也需要同样的筹码,否则自身本钱不够,光是想有什么用呢?

她给自己今生的定位,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足够的这三大要素,然而以之建成独立自主又有效率的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

在资本上,她通过从美国的金融掠夺,为新中国获得了第一桶金,然后就是滚雪球式地滚动扩大,争取自身拥有快速发展足够的资本,虽然总量还不够用,但至少不会达到匮乏的程度。

实际上以前世的日本为例,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他们其实并不是很欢迎海外投资,几乎从来没干过什么招商引资的事情。因为他们通过掠夺我国,自身拥有足够的资本,日本吸收的FDI(国外直接投资)在其国内投资体系中,只占到了1。1%的水平,而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平均水平,则是16。5%左右。在这个时空,她要争取向前世二战后的日本看齐。

海外投资资本的减少,意味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成果,主要被自身国民获得,而不仅仅是GDP的扩大,结果利润都被外国人拿走。这样的话,国民的富裕程度,才能在同等的经济规模下,实现最大化。

在科技上,她在同志们的配合下,已经尽量地建立了一个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虽然拿不到美国最高精尖的那部分科技,但普通的科技,已经尽量取得。也幸好这个时代,还是全球各国,对于科技保密性不算太高的时代。现在西华的科技水平,例如相比于苏联,至少得一“广”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逐渐在“深”字上下功夫,有了“深”才能有高精尖的逐步突破。

无论如何,通过她的努力,现在的工业基础,至少是前世的几十倍。更何况,人才的规模,更是前世的上百倍。一个良好的基础,已经打下了。

在市场上,既然以内循环为主,那就是要在人口规模和领土规模上下功夫,这就是她地缘战略的由来。没有足够巨量的人口,内循环的规模就不够,对海外国际市场的需求就太大;而巨量人口,需要巨量的资源来支撑。资源哪里来?自然是庞大的领土。

资本、科技、资源(国土)的三管齐下,这一世的革命战略,才有可能成功。无论是货币还是价格体系,都是这个大战略基础的一部分。

所以当下的价格体系与货币体系,就像一个货币的两面,息息相关。无论是价格还是货币,都必须按照独立自主内循环的需求,能够合理高效地建构。

关于这个大战略要素的建构,她向毛泽东和西华政治局高层,专题做了一次汇报,震撼很大。

毛泽东的感叹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现代的国家必须用现代的战略去治理。国家经济的发展,就是一场新的战争。我们的高级领导们,不能只会打仗,不去学习和思考这些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思想,否则就是完全不合格的。

当年我们也不会打仗,但是在实践中学会了,不少同志还学得很好。现在我们也不会管理和发展经济,但也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从而像掌握打仗那样掌握如何治理现代大国。

包括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在内,都对这次讲座评价很高。而对于很多负责经济方面的同志而言,算是找到了学习和提升的方向,知道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顶层战略思考和计划执行,是怎么的一回事。

第153章经济绞杀战(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