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罗斯福在经济政策上,犯下了一个错误,民主党政府以为经济还会持续高涨,于是结束了宽松政策,结果由于美联储过早紧缩,反而触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之前“低就业、高通胀的复苏”显示出充分的脆弱性,最终导致周期的再度逆转,复合危机爆发,1937到1939年这3年,美国经济又一次陷入了衰退,并且带动整个世界经济,从复苏周期再次进入衰退周期。
罗斯福的紧缩政策,受到后世西方经济学家的批评,实际上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收紧货币,通货膨胀几乎无法控制,刚刚从大危机中喘过气来的民众必然愤怒。但收紧货币,就变成了一种“自我强化”式的衰退。
在李思华的对比观察中,这种“1937魔咒”让她印象深刻无比,因为她穿越前的2020~2022年这3年,像极了“1937魔咒”的复现,只不过那场危机是因为新冠生物危机而触发,而在这个时空,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球危机触发。不过总体上还是很相似的,谁说新冠生物危机的出现,背后没有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子呢?
各国内外交困之下,二战的阴影开始放大,在多数国家,民粹主义思潮兴起,所谓的“民主制度”开始受到严重威胁,2022年其实也一样。
每当这种大危机深化,各国的上层建筑阶级,都感觉无法纯粹再以经济政策应付的时候,那个最终的武器,战争,就开始徘徊在他们的头脑中。
1937年,西方列强,似乎只有德国还是欣欣向荣。但包括希特勒自己在内,都知道不可持续。靠着军备和国内基建,对于德国这样一个面积和人口小国,能撑住经济多久呢?英国、法国都在苦苦支撑,至于日本,当然已经是疯狂了。
李思华主导的北美资本收官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执行了。
从1936年的10月到12月,这是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包括两方面的操作。
第一个方面,是二级市场持股的抛售,在1935年底抛售掉5亿美元股票以后,在上万账户中趴了近1年的10亿美元股票,纷纷被激活,然后在3个月中逐步抛出,以1935年底来看,道琼斯指数大约在148点左右,而
在1936年底的时候,指数大约在180点左右,只涨了20%多,这个上涨幅度低于李思华的预期,她的记忆还是有些偏差。
所以这10亿美元抛售掉以后的价值,是不到13亿美元,这还是因为北美小组在李思华的指导下,选择的股票都比较优秀的缘故。去掉杠杠成本(4亿美元的财务成本),盈利大约是2。5亿美元(本金是6亿美元)。
第二个方面,是对持有的4只股票(安利日用、百事可乐、海陆联运、哈罗午餐肉)进行了50%左右持股的抛售。这些股票通过安华集团出售给大量的“投资基金”和其它机构,又从这些机构的手中,不断小额抛售变现,尽量不影响总的市值。还在此时股市仍然比较稳定和热络,抛售还是顺利完成。
4只股票的总市值,大约是7亿美元左右,安华在抛售前平均持有60%左右的股权,所以抛售一半即30%就是2。1亿美元。
剩余的一半即30%股权,大约是以市场60%的价格,左手交右手,抵押给了安华自己的“美华银行”,得到了1。2亿美元,安华用每年4家企业的分红,偿还贷款的利息。这笔交易,在美国也没人说什么,毕竟这4只股票都是优质股,很多银行还觉得美华银行做了一笔好交易呢。
所以在第一阶段,经过上述操作后,美国小组的上万账户上,回笼的现金高达12。8亿美元,这包括了1亿美元的备用金。
短短的2个多月中,已经有1。8亿美元被支出了,还是用于李思华对西华工业和基础设施大建设的支持,美国小组留下了5亿美元作为接下来西华需求资金的备用金。其余的6亿美元,枕戈待发!?1
第二阶段,从1937年的2月开始,在道琼斯185~190点左右,交易员开始逐步发现,做空的力量有所增强,只不过非常分散,在北美超过40座城市,有2000~3000家的各种超小型机构,以及一些散户,开始从证券清算公司借入股票抛售做空,他们的目标正是各种蓝筹股。
虽然做空力量有所增强,但是没有太多的交易员警觉,因为这些空单的杠杆率都不太大,几乎都留存了30%左右的保证金,这说明这些家伙,也不是非常肯定会下跌,所以对于损失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
交易员们在与不同抛售机构的交谈中发现,他们主要是从较长的周期判断,股市应该会下跌了,而不是短期的赌狗,有些交易员还是比较重视这种判断,各种分析师对于股市的不乐观情绪,也开始增长。
确实是这样,这将是一次超过1年的做空,到1938年的4月份才会结束。中间只会暂时结单两次。西华的目标是18亿美元的空单,等到道琼斯指数下跌到125点附近,开始全部撤退。这样总的下跌幅度大约是美指的13左右,由于做空成本比较高,所以盈利目标是5亿美元。
此时美股的总市值,达到了630亿美元,已经接近大萧条前的水平。虽然股指还不到高峰时的一半,但这8年,增加了很多上市公司,总的公司体量扩大了不少。
美国小组的操作员,虽然对于李思华很有信心,毕竟过去都是那么的“神奇”,不过对于做空,还是有点忐忑的,整个2月到3月,他们都在有点焦灼地等待市场的变化。
市场果然开始下跌了,按照李思华的提示,市场在8月前,只会是小幅度的下跌,要到8月之后,才会开始大幅度下跌,所以前几个月,不用太过紧张,大致在6月左右,应该还有一波“逃命波”的反弹。
显然在这个时代,华尔街操纵股市的能力和水平都还有限,这18亿美元的空单,并没有改变历史趋势。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估计华尔街大鳄们,早就会先拼命暴拉一波,打爆所有的空头之后,才会让股市开始下跌。
看着李思华的“神奇”一如既往,操作员们的心思,都开始平静了下来。这是一场超过1年的远征,关键的时间,是在后期的6个月。
安排好美国投机的收官之战,李思华只是感到惋惜,机会越来越少。未来的美国股市,只有在1940年5月,德国发动闪电战的时候,才有一波30%多幅度的大跌,其余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而且在美国二战中,西华能否有操作的机会还是个问题,那个时候的美国,包括金融圈,都扎紧了栅栏。
不过也可以了,李思华平静地想着,从1928年开始,9年的时间,从美国的金融投机中,总共获得了40多亿美元的资本,这超过了苏联从美国大采购建立工业基础的2倍金额,使得西华的工业基础,现在是非常扎实的,而且发展速度之快,已经开始超越苏联,当然双方的底子不一样,从规模上还无法与苏联相比。
这也算是在这个时空我代表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回报吧,她有点恶意地想着。
在她前世的历史上,从1937年9月到1938年6月,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33%,工资水平下降了35%,企业利润率更是下降了78%。刚刚大病初愈的美国,就要再次滑入经济大危机的深渊!
所以这个阶段的日军侵华,就被美国当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日本为了侵华,倾尽全力地大量购买战略物资。正好经济萧条的时候,这场中国人民的千古大劫难,成为了美国千载难逢的发战争财的好机会,美国的资本家们又怎么能放过呢?
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美国人怎么会管中国人死了多少呢?要知道1937年开始,全球都是一片凋敝。只有日本因为发动了侵华战争,对于各种作战物资的需求大爆发,这种需求旺盛的大客户不是上帝,谁是上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