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让孟母出去抓药,等她走了,她坐过去问:“大夫,干腰太早会不会影响寿命?”
她这两天意识到古人的寿命更短,这个古人包括她的家人和她自己。
“寿命长短跟这个关系不大,只是要比旁人老得快一些。”
孟青听了心里并不松快,大夫的这个态度只能说明妇人在这个年纪绝经是常态,这意味着这时的妇人绝经的年龄要比后世早近十年。可能因为命短,所以绝经早。
又来患者了,孟青不耽误大夫的时间,她抱着孩子出去交钱。
走出医馆的门,孟母嘀咕说:“十副药就要二贯,熬出来是铜水啊?以后不来这个医馆了,要价太狠。”
“一副药一个纸人,你一天多做一个纸人卖就有买药的钱了。”孟青劝,“家里又不缺钱,你舍得吃喝舍不得花钱调养身子?”
孟母瞥她一眼,她心里甜滋滋的,难怪这丫头要绕远路往这边走。
“等望舟再大一点,你再生个姑娘,还是女儿贴心。”她说。
孟青点头。
绕过仁风坊,过三座桥,穿过一条小巷就来到绸缎行,绸缎行紧挨着锦绣坊,穿过锦绣坊往坊尾走,靠近河的地方分布着染布坊。这里的渡口舫船如织,有外地商人来进货,更多的是来卖绢布和蚕丝的农户。
“我想起来一个事,今年要买几斤丝绵给你大伯做两身僧袍,也要给望舟做几身。”孟母看见卖蚕丝的农户,她想起这个事,今年做的冬衣多,要早早准备起来。
孟青低头看望舟一眼,说:“养他一个小孩还挺费钱,天热的时候穿葛布衣裳,天冷了穿丝绵冬衣。这要是靠种田,哪里养得起。”
“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你跟你小弟小时候哪里穿过丝绵冬衣,一件芦花袄穿一冬,也给养大了。现在回过头想想,那时候是真苦。”孟母感叹,她趁机嘱咐:“所以啊,你可千万不能回去种庄稼,不赚钱不说,攒下来的辛苦钱还舍不得用。为养孩子,当爹娘的要抠抠搜搜过一辈子,不值得。”
话落,孟母看见一个熟面孔,她指着一艘大船,说:“那个穿白长袍的商人就是昨天去店里要定做防水防潮纸扎的客人,他是不是绸缎商?手上有染布坊吧?我去问问。”
船上的商人似乎察觉到有人在看他,他转身看了过去。
“我过去了,你在这儿等着。”孟母拎着装瓦罐的篮子走过去。
孟青看船上走下来一个小厮,他跟孟母说几句话又走上船,商人点头后,他下船示意孟母跟他走。
孟母冲孟青挥两下手,示意她在这儿等着。
一柱香后,孟母拎着篮子回来了。
“拿到染料了,走,我们搭艘船回家
(buduxs)?()
。”
孟母说。
另一边,孟春也买到生漆和桐油了,一罐生漆一贯三百文,一罐桐油五百文,给钱的时候他心疼得咬牙,这单生意要是做不成可亏大了。
孟青晌午回来,得知价钱后,她拿九百文给孟春,利润二人平分,成本也是二人平摊。
“再去书肆买二百张楮皮纸。”
孟青吩咐。
二百张楮皮纸又是四百文。
东西备齐之后,孟青和孟春搬东西来到纸马店,楮皮纸分两份,各拿出十张,一份浸泡在墨汁里,一份浸泡在染料里,染上色后再过清水,防止干了之后遇水掉色严重。
“姐,墨汁着色更强,过七遍清水,也比只过三遍清水的染料纸颜色深。”孟春说,“只是如果要这样泡清水洗色,就只能用楮皮纸,换成黄麻纸早烂了。”
孟青用纸笔记录下来。
“先试做两匹纸马,一匹不染色的,一匹染色,做好之后再对比。”她说。
“那我把纸拿上去阴干?”孟春问。
孟青点头,她也来帮忙,阁楼上的三扇窗都关着,用墨汁浸泡又洗色的楮皮纸都拿上去挂在阁楼里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