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偏过头,蹭了蹭他的下巴,“好啊。”-
开酒楼的事,姜宁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么一大家子在金陵里,衣食住行都要花钱。
不仅得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小的兄妹两个读书的事也得跟上,甚至还得把肚子里未出世的也算上。
一家这么多口人,从前在镇上就得花出去不少。
到了金陵,就得翻两倍、三倍地算。
二百两银子在手里,坐吃山空,要不了一年就得一起喝西北风。
总不能指望卫长昀的俸禄吧?
哪怕中了状元,入仕就是六品官,一个月那也才十几两。
十几两银子在金陵,撇开宅子一个月的租金,也没剩下多少了。
殿试在即,卫长昀心思都放在了备考上。
姜宁知道他压力大,担心自己太过小心翼翼,反而让他更有压力,便平日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怕打扰到他。
只不过开酒楼这事一提起来,谢蕴真上了心,来的频率都比从前高。
每回来都挑午饭的时候,这样既不怕打扰了卫长昀看书,还能蹭一顿饭。
不是她贪嘴,是离家三个月,实在想念家乡味道。
“我这几日来,不打扰你们吧?”谢蕴拿起杯子,倒了两杯水,一杯推到姜宁面前,“要不——”
姜宁喝水润了润喉咙,“不打扰。”
“别要不了,等殿试结束,不过两三日便放榜,那会儿更忙不过来。”
“那倒也是。”谢蕴放下心,又望着姜宁,不免担心,“你家长昀定是能高中,不过是等一甲三名到底能夺魁还是别的。”
“可打马游街、琼林宴……后边还有不少事,你一个人在家,能行吗?”
姜宁不解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
“到时前来递拜帖的人必定不少,你这院子都挤不下,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你带着身子去忙,有个闪失怎么办。”
谢蕴直截了当道:“今天先不说酒楼的事,你那两位朋友都没来,光是我们说,还缺两个角呢。”
闻言姜宁反应过来,卫长昀殿试中了一甲,那定是比会元时还要风光。
金陵城里那些闻风而来的人,不说目的如何,光是来的人就能让他应付得够呛。
“还记得上回给你们报信的那个小厮吗?”谢蕴见他正在想,便道:“在我们家做了蛮多年,这几年一直跟着我,手脚麻利、眼里有活,让他过来给你打打下手?”
姜宁诧异地瞪圆眼,“这、这不合适吧。”
谢蕴摆手,“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就当我为了开酒楼收买你的好了。”
姜宁一听,哭笑不得。
“哪跟哪啊,我不是这个意思。”
“阿阮是真能办事,而且有眼力见,否则不会陈轩一来,便跟你们报信。”
谢蕴正经道:“你不要他帮忙,自个去选人吗?多费时间啊。”
伺候人的事,可不是人人都做得的。
先不说挑选小厮、丫鬟得费一些心思,就说把人带出来,办事能和自己心意,都得不少时日。
这可不是一日之功,短则几月,多则数年。
要不是跟姜宁关系好,她也不愿意把阿阮借给旁人。
“可家里——”姜宁看了一圈,“我是怕无处给他住。”
“夜里有卫长昀在,用不上他。”谢蕴提出来的时候就想好了,“他早上过来,夜里回去,不在你这里住。”
姜宁心里犹豫,可谢蕴一通分析后,他明白其中道理。
“要不这一阵的月钱,我来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