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豪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只小部队现在只有一个连,就有如此战力,如果训练出来一个团,将是何等重要的军事力量?他暗暗下了决心,回去之后一定要向中央详细说明这只军队的重要性,哪怕是让自己亲自来担任这只部队的政委,也是可以的选择。
李思华看着熊豪的表情,心里想:“眼馋了吧?”她心里可不希望包括熊豪这样的我党高层,现在就掺和到这只军队中,她希望的还是吸收一些普通的党员,不危及她对军队的领导,她可不想早早地在这只军队中,开启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想想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935年的这八年,我党内部路线斗争的激烈甚至惨烈,她也有点隐隐胆寒。
第14章新界基地迁移
接下来的几天,是非常忙碌的几天。除了准备迁移的具体事务,李思华焦急地在等待曹子卿他们的消息。
4月20日,曹子卿他们的电报终于从香港被送了过来,现在部队通过电报的通讯,是李思华设计的一套密语,这是她的老本行了,毕竟是学军事通讯出身的。不过电报能传送的信息有限,将曹子卿简单的汇报总结出来就是以下几点:
1、他们于4月19日,顺利抵达泗东山区域隐蔽。并已派一个小队化妆到淇澳岛侦查。
2、电报联系,目前只能通过中山县的电报房。他们已经在中山接到了李思华派去的一名管事,这是曹子卿部出发前就说好了的,李思华返回新界立即就安排了。在地图上就可以发现,当时没有珠海市,中山可谓是最近的一个广东城市了。离开他们潜伏地点不到30公里,单日可以完成联系。
3、接下来,他们将完成明暗两面渗入淇澳岛的工作,在淇澳岛立足,在管事的配合下,保证在5日后,即可以在淇澳岛南沙弯码头,迎接李思华船队的到来。
读完电文,李思华松了一口气,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下来。她想了一会儿,草拟了回电电文:
1、我们需要全部将淇澳岛拿下,对淇澳岛数百人的居民构成,必须立即全面调查,能买下其土地就买下,不能买下的,以发展渔业和运输码头的理由,全部雇佣。不愿意卖土地的,尽量租赁完成掌控。
2、4月27日,她将开始执行迁移计划,预计4月28日前抵达淇澳岛。曹子卿部必须在码头等待,但不能以军队的形式出现。
3、已经到达淇澳岛的小队,进行初步的地理勘测,选择好各项功能区域的分布。
在曹子卿部出发前,她让他带了一笔银元随行,所以曹子卿部现在是有充足的资金的。
其后的几天,李思华将精力,都放在了和刘尔崧熊豪他们领导下的同志们沟通上,李力胜同志桀骜不驯的名气,已经在他们中间传遍了,不过显然绝大多数同志对她并没有恶感,他们对她更多的是好奇。
他们现在知道,李力胜同志是这只部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而这只部队拯救了他们,年轻人爱憎分明,怎么会对她有恶感呢?而且这个女子居然能够自己独立创建一只革命军队?闻所未闻,对于少数的年轻女同志来说,嘴上不说,但李力胜在她们的心中无疑是偶像,我们女人也能做这种大事啊。
领导们虽然没有发放李思华的小册子,但很多士兵那都有,有些人也偷偷地读过了,很多人其实是很震撼的,他们没有那么强的理论基础,多数人文化程度也有限,但确实有些人觉得很有道理。
而对于这只部队,年轻人就更是羡慕,甚至有些仰慕。部队的武器装备,军人的风范和服装,严明的纪律,就算是现在无法进行武器训练,单单室内和野外的相关训练,也让他们大开眼界,想着参军的不在少数。
所以熊豪刘尔崧他们的说服工作很轻松,他们逐一与被挑出来的同志谈话,大多数都爽快地接受了参军的任务,甚至有点兴高采烈。只有少数几个拒绝的,或者是因为家庭特殊原因,或者是因为有些当初的党的工作,还有待收尾或短期无法结束。这样下来,最后确定有50多位同志留在李思华部队参军。
李思华很满意这个结果,数天之内,她逐一与这50多位同志谈话,以熟悉、了解和初步评判他们,研究未来他们负责哪一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
时光流逝,几天后,准备工作就要完成了。李思华部和刘尔崧都不知道,广州的国民党当局,已经因为英国人的压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4月18日,原来停泊在香港的英国远东舰队一部,出现在了广州皇浦港外,舰队还向海滩开了几炮,幸好海边人群看到舰队早已逃走。不过这个行动还是让国民政府慌得一批,上蹿下跳。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对“凶手”的追缉毫无进展,那批匪徒向北而去后,就是找不到踪影,驻扎在广州北面几个城市的粤军,都被搞得鸡飞狗跳,反复详查有没有干下滔天大事的狂妄之徒,可都是毫无发现。
李济深和钱大钧果然被抛出来,给英国人交待。蒋介石本来就要搞李济深,想让他滚蛋,这个军阀可不服气他的领导。钱大钧是蒋介石的亲信,这个时候也只能牺牲一下。结果李济深和钱大钧都被迫下野,广州事务暂时由牵涉较小的古银芬负责。
英国人也知道,以国民政府在广东的混乱治理,光是施压,也未必找得到凶手,他们开始发动自己在华的情报网络,试图自己亲自来找出凶手,不过一时还没有进展。
4月25日,熊豪等向李思华告别,他们将第一批离开,刘尔崧会一直留到最后,他负责组织熊豪等人离去后,其余同志们和家属的行程。有一批同志和家属,暂时需要安排在香港,李思华安排帮助他们进行安置。
她还向熊豪他们交了一笔他们眼中的“巨款”,大概相当于银元50万元,放在香港某银行的账户中,熊豪指定的人员,可以随时汇款到指定账户。她向熊豪开玩笑说,很快部队就要行动起来,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正常向上级交党费,所以就先交一笔“特殊党费”。她当然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但她觉得,按照自己的计划,资金才是用在了刀口上,更有效率。
回到新界后,她指挥电报往来,已经完成了2艘2500吨“巨轮”的交易,在香港的多个马甲账户将相当于60万美元金额的多种外币,电汇到在上海开设的多个马甲账户,并兑换成美元,这些美元最后又全部汇合到“华海航运”的花旗银行账户中,最后按照购船合同,分批支付给出售这两艘巨轮的美国航运公司。
她在上海的航运小组,正以高薪在上海招聘,两艘海轮需要的船员队伍,这还是比较头疼的,船员还比较好招,但船长、轮机长等关键岗位很难找,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内的远洋航运并不发达,主要都是依靠西方人的海轮,找个中国船长确实困难,目前有两三个标的在谈,但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无论如何,她不希望用两个西方人船长,那样隐患太大了,她电告管事,原来这两条海轮上的中国籍技术船员,虽然人不多,但即使薪水给双倍,也要挖过来,至少他们比较熟悉这两艘船的情况,她要求将这段时间停泊上海的每一条海轮,都去摸一下,看看有没有适合的聘用对象,在香港这面也在招聘。
李思华叹了一口气,海运这件事实在是让她烦恼,这年头各种方面懂技术的中国人实在太少了,留下的同志中有三人曾经跑过海运,但都只是那种近海海运,几百吨的汽船在广东沿海跑船,对于真正的远洋航运,却是半吊子。不过她还是计划以这三人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远洋海运管理小组。当然,现在还不能说,她准备先把所有同志都带到新基地,培训一段时间再说,需要给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思想基础。
不过想到在这批同志中发现的一个年轻人,她就露出了笑容,简直是意外之喜!这个年轻人叫苏琪南,是个内心火热而热情的年轻人,他对这只部队非常喜欢,对于参军极为热诚,被批准后欢欣鼓舞。
李思华和他聊天的时候,不经意间了解到他有一个堂哥叫苏亿征,这个名字好熟啊,是谁呢?李思华努力地回想着。
突然她反应过来,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部长似乎就叫这个名字,而苏亿征她在党史上也了解过,这位老同盟会员在1925年加入了我党,在党的五大、六大都是最高层之一,但他1929年就因病去世,所以后世名气不显。不过最重要的,是苏亿征本人就是淇澳岛人!他在淇澳岛长大的,苏家就是淇澳岛唯一的“大族”了,虽然这个大族也只有几十人。
这让她激动起来,马上问苏琪南:“你堂哥是不是在武汉当汪精卫政府的劳工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