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小说网

EXO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接下来就是城区的大乱,有时候也有阵阵枪声响起,不过频率并不高。文昌毕竟是当时海南几乎人口最多的县,它在海南当时也属于最富的几个县之一,人口足足有45万人左右,近乎整个海南的15。不过这个“最富”也要打引号,据说当时文昌99%的人口都是务农,是个彻底的农业县,所以富也有限。城中的反动力量,“正规部队”有三百多人,其余团练警察大约有五六百人,这还是因为最近“闹红”而增加了人手的结果。

所以在三千多正规军的面前,抵抗力很有限,那些枪声,就是拎不清的团练或者警察们的抵抗。聪明点的,或者丢了枪,跑到暗处去藏着;或者干脆投降,当然很多人也试图从北门逃出去,但大部分的此类人根本跑不过冲向北门的那些战士。

四个大门都被我军占领了,然后对于各个街区的扫荡开始。偶尔还有冷枪传来。文昌城区并不大,平时也就两三万人在城里活动,很多还是农闲季节性的。所以主要的街道只有几条,大约一个时辰后,城市已经逐渐平静下来,市民们都躲回了家里,关上大门,心惊胆战,不知道是哪路好汉,祈祷着全家平安。

当战士们开始在街面巡逻,就可以发现各种大门内,那些偷偷窥视的目光,如果战士们对视回去,就会像被惊到的兔子那样,赶紧跑开。

在文昌县城的“官府”衙门,李思华终于第一次与海南革命的三大领袖,王武明、冯百驹和杨善中会面。就算是王武明这样沉稳的老大哥,看到李思华居然是这样的一个年轻女军官,也不由得露出诧异之色。几个人心里都在想,看上去那么年轻,真是人不可貌相。在这个时空,李思华出身于1906年,今年虚岁才22岁。只是她言辞谈吐和神态举止太过老成,大家往往就忽略了她的实际年龄。

大家坐下来后,迅速商量了眼前的安排。由于此前已有计划,因此主要是简单商量了一下细节:

一、一个营驻扎文昌,前出一个连警戒海口方向,其余驻军城区和港口。

二、特种大队的侦缉中队与海南的同志配合,立即开始在海口等地建立情报点网络。

三、此次登陆,已经随船带来了能够装备2千人左右的地方部队的武器弹药,由三营营长杜琪配合杨善中,先将海南已有部队提升装备,接下来暂时以战代训,配合主力部队行动。

四、兵贵神速。明日,主力部队和配合的地方部队即南下,兵分两路,攻下琼海、屯昌、琼中、万宁这几个地方,形成初步的沿海革命根据地。

五、海南建军,李思华考虑放在万泉河一带,这里会是短期根据地的中间地带,利于各地募军集中,海运补给也比较方便。文昌一带人口过于密集,不适合保密。她已通知华海号返回淇澳岛,将会和华洋号,将所有武器弹药在五六天内运至北鹅港(后世的博鳌港),我军应在此之前控制此地。

六、李思华已经对部队干部进行了初步训练,解放一地,即应打击土豪劣绅,宣传革命思想,发动人民群众,组建地方武装,这些都要依赖地方同志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军情不能耽误,大家同意上述安排后,杨善中即和曹子卿等去安排军事上的相关部署。而王武明、冯百驹和李思华则继续商量根据地建设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必然到来的反扑等战略性问题。

冯百驹注视着李思华,他从刚才的战术协商,已经能够体会到,李思华在部队中的高度威信是如何来的,她思维缜密又敏锐,谋划一环套一环,思虑长远,但又明快果决,绝不拖泥带水。他在心里感叹,盛名之下无虚士,李力胜同志能发展出如此强军,实有国士之姿。

最紧急的问题,当然是建立起临时的民事管理机构,不可能什么都让军队来管。

在总的结构上,李思华提出我们暂时建立的,是一个“海南专区民主自治政府”,这个上次姚继英来的时候大家已经讨论过,由此确立。

不过李思华笑着对他们说,自己对“民主”这个词感觉很复杂,因为我们中国人习惯地把这个词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其实这是当年的翻译者自己的私货,在西方的本意是“狂人政治”,而如果将“自由民主”联合在一起,在西方的本意其实是“放纵放任的狂人政治”,压根和中国人的理解不是一码事。而苏联对民主的理解,又变成了对公有制的代称。所以这个词非常复杂。

美国立国元老富兰克林曾经有一句名言:“民主就是两只狼和一只羊决定午饭吃什么,自由就是一只武装的羊反对这次投票。”所以资本家对于民主当然是喜欢的,可以合法吃羊嘛。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人民的共和国,而不是什么民主的共和国。对这一点,同志们要搞清楚。现在叫民主,只是为了忽悠外界,可不要挖坑把自己埋了。

这番话让王、冯两人大开眼界,原来是这样?力胜同志真的是知识渊博。

李思华接着解释了自己的建议方案。

首先是党、政、军的三大体系。短期显然只能是党军一体化,所以党组织以军队为基础,分列出地方党委。设立红三方面军党总支部,专区的党委书记为党总支部的副书记。

此次建军,新军将成为红三方面军第一师,而现有的山地团则成为红三方面军的军直属团和教导团。地方部队则组建16个轻型团,每个团约1500人,分为3个营,2个机动营和1个守备营。机动营负责配合主力部队行动,或者前出其它市镇执行任务,而守备营主要负责本土守护。

16个地方团,理论上已经可以覆盖海南全境,包括海口(椰城)、文昌、万宁、定安、澄迈、囤昌、临高、东方、白沙、昌江、乐东、陵水、保亭、琼中以及山区。这些地方团,平时守护地方,剿匪、训练,战时机动部门就集中兵力,实施上级部署。

另外,逐步建设民兵,民兵是不脱产的半军事化组织,实际上将构成我党基层组织的力量核心。海南有两百多万人,我们要逐步组织起超过20万人的民兵组织。他们将是我们贯彻党和政府政策的组织,也是我们将治理能力贯穿到海南社会最深层的依托。其意义,远非字面上的民兵可以涵盖。

如果我们最终建设完成了这个金字塔式的军事组织体系,就能对抗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的军队。这意味着,国民党至少要动员全广东的反动军队,而这是四分五裂的他们,在政治上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这个策略就是海南革命根据地,最基本最核心的军事策略。

政府方面,组建专区政府,将民事、经济等彻底管起来。现在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最主要是足够的人才去建构大政府。所以只能是小政府的形态,再逐步发展。建议设立经济(工业+商业+能源+储备)、农业(农林牧渔)、物价、卫生、建筑、教育(科学)、财政、公安、交运、应急管理、法院、金融办、环境资源等部门,来实施有效的条块管理。

王、冯二人已经听得麻木了,这还叫小政府?那大政府得有多少人?两人心里吐槽。李思华知道他们的反应,笑着解释说,我们中国和西方不同,他们是有限责任,而我们从来就是无限政府,所以绝对的小政府是做不到的,现在部门虽多,但每个部门的人手都极有限。这样分工的目的是将责任明确到人。

几人又商量了一下分工,决定李思华出任党总支部的书记,除了军队的常委外,王武明任党务副书记,而冯百驹也成为常委。冯百驹出任专区区长,李思华给他配的副手是以前淇澳岛的区长姚斌,他比较熟悉李思华关于社会和政府管理的思路。

党政军体系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就是土地改革、城市管理等重大任务。李思华也告诉同志们,她正在酝酿一整套的方案,感觉基本成熟后,会提出来与大家仔细讨论协商,定案后再组织实施。

王武明和冯百驹会后都感慨良深。两人都觉得自己就像个新手,暗暗下决心要抓紧时间学习提高,跟上李力胜同志的思路。

第31章建立海南革命根据地

李思华将建立情报组织放在了极重要的地位。她其实有所担心,担心的自然是广东敌军的反应速度,在李思华部这个历史变量加入之后,还会等到明年3月才大举“讨伐”吗?会不会提前了呢?尤其是考虑到攻陷文昌,对于国民党的影响。毕竟,文昌是国母的家乡,当然也是蒋夫人的家乡,对于广东敌军的政治压力还是有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