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小说网

EXO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 第40章(第1页)

第40章(第1页)

李思华这里用的分类,没有采取前世一般性的所谓轻工业、重工业的分类,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定义了工业的层级。

除去未来工业的梦想,现在工业的高中低三级体系,反应到当今科技的实际应用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将工业体系比拟成一个人的话,那么石油、煤炭、电力这三大能源,是工业这个“人”的能量补充,有了能量才能启动。而具体的核心工业技术是哪些呢?大概就是5大基础工业技术体系:

电子通讯技术是“人”的神经,机械构成了“人”的骨骼,液压传动是“人”的关节,而电机技术构成了“人”的肌肉,化工和材料技术大概提供了“人”的细胞。有了这能源血液和这5大技术,这个“人”就形成了一个自洽的体系,能够站起来行动自如了。

所以这个“人”,就是大工业体系,在这个体系的技术上,可以自如地用机器制造机器,可以用机器制造产品,这个大工业体系,是在现有科技的基础上,能推演出来的比较完美的构成。我们最近的十年到二十年,就是努力地建成这样一个大工业体系构成的“人”,我们的科学研究,短期核心的,就是为建成这个大体系而服务。

显然,这个体系需要的各方面科技,是非常繁杂而多种类的,我们如何抓住要点呢?这就带出来第三个问题,工业技术科学研究的核心方向是什么,尤其在科学院这个层次。

工业的门类千变万化,按照现在西方的分类,已经有二十多个大类,有一百多个种类,还有近四百多个小类,未来分类的数量还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增加。但纵观所有这些门类,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工业,都是对7个度量衡的精度研究,即长度、时间、质量、电流、温度、物量和亮度。

例如电机科技,其实就是对电流这个指标的死磕,精度每上升一级,科技就进步一层。现在的电机傻大笨粗,未来的电机,则必然会有微电机和其它高精度电机。

再如工业母机,是对长度这个指标的死磕,车床从单轴到三轴,以后可能还会有四轴、五轴,甚至几十轴,其实就是精度的跃升,离开设计的标准尺寸偏差越小,加工出来的产品,就越能适用高级应用,例如军工。

因此,对这7个度量衡的死磕,就是工业科研的核心方向,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工业的精度体系。精度越高,就越先进。

所以我们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科学院乃至整个根据地的科技发展,方向、框架和组织,也就清晰了。

她的这一番对于工业科技的阐述,让两位大师和边上的教授们眼睛发亮。吴校长慨叹说:“高屋建瓴、拨云见日啊。”

李思华对旁边笑眯眯的竺可真说:

“竺先生,工业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科技需要统一规划,您的气象学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刚才我只谈工业,您可不要见外。”

竺可真笑着摇了摇头。李思华继续说道:

“气象学对于农业生产极其重要,即使是对军事行动,也非常重要,当然必须是工业之外发展的重点。其它一些行业,例如医学、制药、建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李思华与教授们的谈话,基本上定下了海南科学院科研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很快,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科技人员,展开了初步的各种研究课题。

现在的科学家群体太少,实际上能取得的研究成果有限,所以对李思华而言,她更重视的是通过科学院,进行高级人才的群体培养。这个科学院,从一开始,就和海南大学联动,不仅学者们要到大学教课,而且还配套了研究生院,每个教授,同期至少要彼此交叉,带20~30个研究生。除了已经送出国的留学生外,海南剩下最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在这了。

她当然不会把脑筋,仅动在国内。目前在美国留学的学者,大约有一千人(不计李思华自己安排的)左右,其中也有少数后世大师。李思华通过安华等途径,也已招聘了七八十人加入科学院,这样整个科学院的学者,可以达到150人以上,按照统计,大约可以覆盖13左右的重要科学领域,当然几乎每一科都很薄弱,大部分学者的学术水平,其实尚未达到西方同期顶级科学家的水准。

其它还有6名来自美国的外籍院士,虽然是经济大危机,但李思华能招到的科学家水平的美国人,也就那么几个。不过她为海南大学发掘了大量专职和兼职讲师。美国大招聘计划,到目前为止,大约已经吸纳了约2万美国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做科学研究也许不是那块材料,但多是经验丰富的工业和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本科的各类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科学院尚缺乏领军人物的其它23重要科学领域,根据地现在只能是“从矮子里拔高的”,从招聘的美国技术人员中,选择出这些相关学科教育背景的,以他们为讲师,组织研究生群体学习,强调发挥主动钻研精神、自我学习研究,等待他们中的佼佼者,自己成长起来,未来与留学归来的学者们,构成共同的研究队伍。

好在教材是不缺的,通过“十年翻译运动”,几乎已经搜罗了此时全美所有公开出版的工业和科学书籍,其中的重点之一本来就是大学各学科的教材。所以重点科学领域的所有教材,至少在初级和中级领域,是不缺的。

海南的科学研究,就这样艰难地起步了。李思华打算,在完成缅甸和云贵计划后,科学院主体还是要迁到内地,在海南主要保留与海洋、热带农业等方面有关的部分。主要的原因,她觉得海南的夏天,还是太湿热了,多数的科学家,对于这种气候,短期可以,时间长了都不太适应。科学院很多地方,虽然安上了这个时代的空调,但就连教授们,都舍不得多用。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李思华呢喃了一句主席的名句。她心想,无论如何,从科学院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业技术教育体系,从初级技术人员再到技术工人,一个还非常粗糙、但基本已经系统化的大工业教育体系,终于成型了。

第67章信用货币与功能货币

海南人民银行的行长史政福走进了李思华的办公室,海南当前的经济大事之一,是发行人民币,这是今天他与李思华讨论的核心内容。

史政福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本来要留美的他,在美国被李思华亲自招募。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海南,很快他被海南日新月异的大建设吸引了,原来国家还大有希望,这让他心里燃起了火焰,从而积极地投身到根据地的金融发展上。

史政福是独身主义者,不过在美国见到李思华,交谈之后,就不由得对这个奇女子很倾慕,甚至动摇了自身独身主义的信念。但后来他知道了,李女士是那种彻底献身革命的“狂人”,是不可能接受他的追求的。不过这不妨碍他心中的倾慕,能和她交谈沟通,自然是史政福心中所愿。

李思华微笑着和他握手,寒暄后两人落座。两人闲聊一阵后,话题逐渐步入正题。

李思华问:“史先生在美国留学,对于美国的货币体系自然比较熟悉,他们现在是黄金本位制。英镑则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变成了一种国家信用的货币,而民国还是白银本位制。您觉得,海南根据地,甚至是未来的新中国,货币应该以何为本?”

李思华的这个问题,当然就是发行货币的最最核心的要害,决定了货币的根本体制。

史政福沉吟了一下。这正是最近几个月他反复思考,觉得困难重重的问题。他回答说:

“以我个人的意见,最好的货币体制,当然是黄金本位制,因为黄金是价值最稳定、最深入人心、最被广泛接受的贵金属,几千年来它本身就是财富价值的等义词。但是,黄金是有限的,而随着各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恐怕长期而言,难以为继,世界上找不出那么多的黄金来继续作为货币之锚。而民国的白银本位制,看似类似于黄金本位制,其实不然,白银相比黄金,价值的稳定性相差百倍,中期看来,白银价值的波动性过大,难以作为货币之锚。”

李思华点点头,她觉得史政福还是很有远见的。史政福继续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