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小说网

EXO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 第55章(第3页)

第55章(第3页)

在1935年这个时候,总的来说,这个领域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有一些雏形,例如最重要的基础,即可以工业化的晶体管还没有发明,主要的电子元器件,还是电子管,即真空二级管、真空三极管等,历史上美国在1946年发明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用18000个电子管搭建的。不过,基础是有的,例如在1929年,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因为所需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所以还造不出来。

在这个领域,西华聘请了另一位物理大师苏星北作为领军人物,建立了好几个研究所,回国研发人员中,几乎有超过2000人都是在这个领域。

李思华的目标,短期重点是无线电,尤其是对基于无线电测向、脉冲系统、腔体磁控管等无线电科技的雷达研发,当然也包括无线电通讯。

中期的重点就是可工业化的晶体管,以及在晶体管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李思华一向认为,计算机系统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极大,计算机尤其未来的计算机网络,与国家层面宏观的计划经济管理,两者之间是绝配。

所以她对于这个领域的研发推进,极为关注,她与苏星北也有一个“十年之约”,希望到1945年能够看到晶体管基础的计算机,研发初步成功。

当然在这个领域,她更希望能发展出诸多的现代科技产业,例如计算机产业、电子通讯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等等。

其余还有几个重要的方向,例如未来军工科技,主要包括导弹、喷气式飞机、船舰等;例如材料研究,包括各种金属合金、化工材料等;例如电机和动力科技,包括汽车、轮船、火车等使用的发动机和动力装置。

今天是洒下种子,期待十年后能开始收获,李思华默默地想着。

第92章各方的回响(一)

唐纵走进了沙坪坝的一条小巷,走了几步,又警觉地回头张望了一下。共产党的管控太严密,他带来的人马根本不敢集中活动,在他身后,只有一个行动队员保卫他。

唐纵此时,是军统前身,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的秘书。湘江战役后,西华又攻占了四川,“割据”云贵川三省,在海外还有缅甸大部,这个势力之强大、崛起之迅速,都让蒋介石政府如坐针毡,对于西华的情报工作,现在成为了特务处的最优先级别。其实不止于特务处,唐纵知道,国民党的其它特务机构,例如徐恩曾领导的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即后来的中统),都踊跃派出了大批特务,大家都想尽快获取有效情报,赢得蒋总统的重视和褒奖。

由于对西华情报工作的极端重视,他向戴笠申请,亲自来西华。他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情报。

他是二月份刚过完年就到西华总部所在的城市重庆的,来了才知道,西华的管控有多么严格,他们占领重庆才短短一个多月,可是这个城市已经完全不是他以前印象中的那个喧闹、肮脏、袍哥横行的重庆了。

他是以商人来四川购货的名义,来到重庆的。他对新重庆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共产党像是把整个城市洗刷了一遍,街道上连垃圾都没有了,到处是树起的新垃圾桶;戴着红袖标的“城管”走来走去,管理着市容;街边的房子,本来都是积垢几十年的,在城管的帮助下,全部被清洗过,破烂的地方还统统修补了。整个城市似乎焕然一新,单单这第一眼直接的印象,就让他感到有些恐惧,共产党对城市的治理能力,居然深入到了这个程度,民国的城市,何曾干净到这个程度?

他也感受到了共产党管控的严密,在朝天门码头上船的时候,共产党设立了关卡,有所谓的“民事侦缉警察”,对商人们进行简单询问,然后发给“通行证”,登记姓名和相貌特征,规定只能在本城使用,如果要去其它地方,需要换发当地的新通行证。

他还注意到,共产党大规模地设立了“民兵”组织,在重庆的街头,这些民兵不断巡查,他们都携带有武器,想在街头搞事,恐怕分分钟就会被镇压。民兵的数量也太多了,他在和客店服务员聊天的时候知道,民兵总数高达人口的10%,这是西华的公开信息,而且民兵也是要接受军事训练的,并不是扛着枪做个样子。

所以他敏锐地感觉到,他们这一群人一起活动,风险太大了,到重庆的第三天,他就把人都分散了出去,让他们到重庆其它区域,或者其余的四川城市“考察”,自己只带着一个暗卫,单独在重庆活动。

他此时庆幸于自己的谨慎。因为派到重庆的另一队人马,本来是要组织重庆情报站的,结果在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后,就覆灭了。其中有队员逃出,找到了唐纵队伍中,负责联系重庆站的人,告之了这个消息。大家的判断是,很有可能共产党有无线电测向技术,电台因此非常危险。

他的心情也非常沉重,共产党在四川,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强大武力。其在郊区的军营,居然还有所谓对市民的“军队开放日”。他自己找到机会,在开放日,亲眼去目睹了中共的主力部队,那全副武装的强大装备,尤其是重炮、坦克等重装备,以他的见识,民国的中央军是远远比不上的。

至于这一次的任务,对于共产党领导层的了解,大部分的任务应该算完成了,其实也不用搞情报,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即西华政治局的任命名单,就公开地在他们的《新华日报》上刊登着呢。

果然匪党的领袖,还是主席。其它政治局委员,大多数是特务处有过基本了解的,但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名字,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尤其是那个最重点的目标叫李力胜的,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是一点情报都没有。

特务处早就关注上了这个李力胜,可是原来此人远在缅甸,特务处鞭长莫及,对于共产党叛徒的审判,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此人。而国民党方面,原来与中共熟悉的人士,也都没有听说过此人。到现在这个人已经在重庆了,居然还是找不到一点情报,这让他非常烦躁。

根据西华政治局的任命名单,此人明显是主席的副手,是共产党的第二把手,位次还在老牌的中共人物周恩来等人之上,在共产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居然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早在缅甸事变时,李力胜这个名字,已经名噪天下,现在更是天下皆知,可是居然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

昨天他们几个在重庆的头目,隐秘聚合会议,居然有个家伙,说是听说这个李力胜,是个年轻女人。这让大家都哈哈大笑,开什么玩笑,这太扯淡了,果然现在外面都是流言,没一句真的。

走到客店,他又回头望了望,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刚进门关上,就有人在门外敲门,他不觉皱了皱眉头。打开门,是他的一个手下,脸色有点激动,他心中一动,朝着走廊左右看了一下,没有人,然后才让他的手下进门。

关上门,小弟迫不及待地对他说:“唐秘书,那个李力胜有点消息了。”

唐纵赶紧问:“是什么消息?”

小弟告诉他,他们的人无意中在茶馆,听到有人摆龙门阵的时候,说那个李力胜还是个作曲家,民国现在很有名的歌曲《我的祖国》,就是这个李力胜作词作曲的。当时边上有人质疑这个消息,那个人还说现在学校里大家都知道,娃儿们的老师都是这样说的,不可能假。

这个情报让唐纵精神一振,虽然这不算是什么机密情报,但毕竟能让他们开始对李力胜有点了解了,总算有了点头绪。

这首歌很出名,有不少人会唱,唐纵也不止一次听过这首歌,但不记得歌词。等到小弟将歌词送来后,他想通过歌词,先看看能否有什么线索。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唐纵皱着眉头,这个李力胜,是出身江南水乡吗?大河,是长江还是黄河?多半是长江,“稻花”嘛。不过这首歌,也只能给他提供这样简单的猜想信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