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动荡十月(一)
视角一转,来到腓尼基(代指黎巴嫩,更贴合历史,全文已作修改)的贝鲁特。
这里的天空是一片铁灰色,像是永远覆盖着挥之不去的烟云。街面上行人很少,个个行色匆匆,眼神警惕。
商店和小巷子里经常能看到穿着破旧军装、跨着ak的人,这些人同属一个名叫“阿拉法特解放组织”(plo)的组织。
自从去年在哈希姆境内爆发了“黑色九月”事件后,plo就被赶出了哈希姆,但他们很快就在另一个有着大量阿拉法特人以及穆斯林的地区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他们利用腓尼基国家的脆弱性,通过军事控制住了黎南部以及贝鲁特,建立了“国中之国”,继续他们对抗锡安的大业。
贝鲁特西区一个隐蔽的屋子里,几名穿着橄榄绿军装,头戴黑白格头巾的plo的头目正在吞云吐雾。
“塞梯斯那老东西死了。”
阿布·阿马尔开了口,“是从王室内部传出来的消息,他的儿子塔里克发动了政变,应该做不了假。”
阿布·阿马尔的头上似乎永远严实地包裹着一条黑白相间的方格头巾,脸上覆盖着一片浓密而杂乱的灰白色短须,露出在外的皮肤饱经风霜,而那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锐利得像一只老鹰。
数十年来他从未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因为他将自己的外貌当成了一件“武器”,是象征着整个民族事业的、行走的图腾。
旁边一个精瘦些,叫卡西姆的士官嗤笑一声,把烟灰直接弹在地上:“那条老狗,当初求着我们帮他稳住局面,转头就把我们卖了,让他的兵朝我们开枪!死得好,我恨不得去他坟头上吐口痰!”
“现在上去的是他儿子,听说骨头硬,不像他父亲那么软蛋,是铁了心要跟西边那帮锡安人干到底的。”第三个说话的人叫拉米兹,看着更沉稳些。
“哦?”卡西姆眼睛亮了一下:“那我们是不是能想法子回去?哈希姆那边地形我们熟,和锡安的边境线又长,老百姓里也有支持我们的。要是能回去建立根据地,不比窝在腓尼基强?在这儿还得看那帮基督老爷的脸色。”
阿布没立刻吭声,他嘬了口烟,随后缓缓开口道:“接触是肯定要接触的,拉米兹,你找可靠的人,去摸摸新国王的口风,但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哈希姆算是境外最大的阿拉法特人聚集地,是滋生壮大解放组织的沃土,所以就算plo被以暴力镇压的方式赶出来一次,阿布·阿马尔也不愿放弃再次回去的机会。
他顿了顿:“不过眼下的重中之重是腓尼基,我们才刚来到这里,一定要想办法站稳脚跟,不能乱,更不能丢。”
房间里沉默了片刻,plo来到腓尼基后,才发现这个国家简直就像一个硬拼起来的拼盘。
很难想象一个巴掌大的小地方有十几种政权,这是因为当年从法兰西手里独立的时候,腓尼基怕各个教派打起来,就搞了个非常奇葩的权力分配制度。
总统和军队总司令必须是基督教马龙派的人,总理由穆斯林逊尼派干,议长归穆斯林什叶派。
而议会里头,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座位比例永远是6:5。
至于为什么是6:5,是因为一战后腓尼基进行人口普查(也是腓尼基历史上最后一次官方人口普查),基督教徒在在全国人口中占微弱多数。
可几十年过去,腓尼基内穆斯林的人数早已远超基督徒的人数,再加上大量的阿拉法特难民涌入腓尼基,在这种不平衡下,穆斯林要求再次进行人口普查,但却遭到了基督教马龙派的拒绝。
由于马龙派掌控着军队和总统的位置,所以尽管国内不满的声音很多,但依旧能够强压下去。
可这一切都在plo到来后彻底改变。
plo给腓尼基的穆斯林们带来了能够对抗马龙派的东西——一支能打、敢打、经验丰富的军队。
而这一下子也让腓尼基境内的阿拉法特人和穆斯林,将plo当成了对抗基督的靠山和盟友。
而在基督教那边,则是将plo视为癌细胞和毒瘤,觉得他们不光会引来锡安的疯狂报复,还会将腓尼基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近冲突又升级了,”拉米兹语气阴沉,“上周我们在在东区和‘长枪党’起了冲突,四个兄弟被子弹射中,因为缺少医疗药品,没能抢救过来。”
“大家都一样,”卡西姆冷笑回应,“他们那个在什叶派地区做生意的头面人物,不是前天被汽车炸弹送上天了?这就是一报还一报。”
阿布的眼神锐利:“小规模的摩擦、暗杀,从来没停过。长枪党那边放话了,要求我们的人全部撤出基督教区,最好滚出腓尼基。”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但我们不能走!我们的首要敌人是西边的锡安人,不是腓尼基的基督徒。这里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基地和跳板。告诉下面的人,保持警惕,尽量避免主动挑衅。
但如果对方动手,就给我狠狠地打回去!”
————
视角再次转到由基督教控制的贝鲁特东区,气氛同样紧张。
虽然街道更加干净,各种商店也能照常营业,但是人们的眼神里同样藏着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