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就剩下了肖姨娘一个人,她也舍不得赵云腾这个她抚养长大的“孙子”,因此李思华索性让老管家他们都各自家去独立了,将肖姨娘和赵云腾接到了根据地,现在的“李家”,其实除了他们三人外,就只有两个跟了肖姨娘很久的“老丫头”,也没有去处,于是跟随过来一起生活,所以现在的“李家”,其实有五口人。
他还曾经向李思华开过玩笑,说你这个曾经的富豪大小姐,家中下人曾经上百人,现在可就是“家境凄凉”了。李思华随口说道,也算不上,现在已经比她前世好多了,要知道前世,她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生活。
到了根据地,他才知道,原来李思华已经做下了如此大的事业,用“改天换地”来形容,一点都不算夸大其词,这当然让他大为震撼,也让他更加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该做些什么。
初步思考的结果,是有些让他沮丧的,穿越前他只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考上军校的18岁青年,也就是那个时空的高中文化水平,军校还来不及读,实际上并没有经过军事教育和训练。来到新时空后,前5年浑浑噩噩,大脑还不能支持成人的思维,5周岁之后才算是完全接受了前世的记忆,并能够正常思考,可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又能干什么呢?他的表现已经很“神童”了,人们都说他像妈妈李思华一样的聪明,这种夸奖,其实只能让他苦笑。
所以他羡慕李思华的成就,但不认为自己也能做得到。李思华前世已经是博士了,几年的军官生涯,以及在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经验阅历,都不是他能比的。李思华来到这个时空,基本上是“俯瞰”,然而对他而言,其实能做到“平视”,都很不容易。
不过他当然不愿意平庸地渡过这一生,穿越是何等神奇的机遇,怎么能就此躺平呢?他前世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他上军校,是因为真的喜欢军事指挥,想将自己孩童时的梦想,变成真正金戈铁马的生命历程。
所以迷茫之后,他还是决定要沿着前世的轨迹,做一名真正的军人,虽然年龄太小,这个时空又有了李思华搞出的西华,抗日战争估计与他无缘了,但至少这个时代的战争几率,远高于他前世,不愁没有实践自己理想的机会。
来到根据地后,他向李思华认真地叙述了自己的思考,包括过程和结论。
李思华对于他的未来,没有表示任何的她的倾向,她认为这是一个应该由他自己决定、自己努力的过程,在新时空,她也没有权力去干涉他的人生选择。她只是给了他几个建议。
第一是要读书,不管以后做什么,先建立起自己足够的知识储备。自从李思华开启“十年翻译运动”后,不仅在西华中央建立了图书馆,就是她自己的私人藏书,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汗牛塞栋”,由于李思华懂得三门外语,即英语、德语和日语,所以包括这三国的原版书籍,也有不少,比较多的,就是哲学类、军事类、历史类等方面。
比如说军事指挥,李思华私人和图书馆的书籍就非常多,因为不仅是来自于美军军官的著作,在美国还搜集到很多其它国家被翻译成英文的军事著作。李思华甚至还让人搜集了西点军校等美国陆海军的讲义和教材。
这些书籍资料,有一小部分正在被翻译成中文,大多数是英文的。她询问了赵云腾的英文水平,其实很不错,因为在香港“清醒”后的那几年,他也干不了太多的其它事情,学习英文就是他当时的选择之一。所以赵云腾还可以直接阅读英文的军事著作和讲义。
第二是读书要读进去,但还要读出来,这涉及到“道”与“术”的结合。赵云腾的思维已经是成年人,所以在读书的开始,要注重“道”。我们是革命者,首先就要用革命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形成自身完整的哲学思维逻辑框架。有了自己的“道”,才不会在海量的书籍面前被淹没。太多的人读书,最后是读成了“知识分子”,但却无法进阶,成就“智识分子”,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道,结果在世上成千上万的各种“术”面前,迷失了自己。这些人不是知识的主人,而变成了知识的奴隶。
不同的道,适用的术也不一样。革命者的道,必然应对的是革命者的术。很多术之间,确实是共通的,资本主义军队能用的战术,我们大都也能用。但一定有一些术,是由道所单独决定的。例如我军的三级体系中的民兵组织,资本主义军队,就几乎不可能实行这样的制度。
所以赵云腾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建构自己的“道”。在此基础上去学习军事指挥,才会有更高的成就。
当然,重视道,并不是轻视术。道是道理、逻辑、方针、路线,术则是配套的执行方法、策略等。说白了,术就是执行力。很多时候,对于个人而言,道反而容易一些,毕竟只是思想和逻辑。但术即执行力可能更难,例如军事指挥上名将与普通的军官,差别就是巨大的,这是术的造诣不同。
李思华自己就感慨,在她现实的工作中,很多道的方面已经想得很清楚,可是在落实的术上,她自己却迟迟找不到很好的方法。
第三是如果赵云腾以军事指挥为本,那么建议他不要自我设置桎梏。在这个时代,“专业化”往往还没有像后世那么重要,“普适化”通常反而更重要。军事指挥是一种重要的术,如果自己能够升华,那其实背后的根本,是管理的战略、战术,应用的范围就不止于军事指挥。要知道从国家的角度,经济、金融、货币、商业,又何尝不是战争。
当然,如果要将指挥的艺术溢出军事,那么就需要其它方面的广博知识,一场金融的战争,并不止是类似军事战争的心理博弈和决断,你至少还要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否则就可能是瞎指挥。
第四是一个具体的建议。西华由于从各地移民了大量的孤儿,包括在云贵川三省,也有大量的孤儿,这是个残酷的时代。西华因此建立了专门的学校,来供养这些儿童成长。在军事上有一个特殊的“少年军校”,就从中选择少量优秀者成为学员,是从以前的一个特别训练组升级而来的。李思华身边的王春妮以及周小红两名护卫,都是从这里训练和毕业的。
李思华建议赵云腾,可以考虑加入这个少年军校进行训练和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虽然这个学校主要是培养个人战斗方面的天才,但现在也开设了“少年参谋班”,努力将一些聪明冷静的孩子,培养成为未来顶尖的参谋,然后让他们去发展,一些人可能因此成为未来的将校。
通过这个学校的学习,一是可以给赵云腾未来的发展,以一个很好的起点。这个“少年参谋班”的成员,未来肯定都是分配到我军各级参谋机构,作为军官的苗子。二是赵云腾也需要良好的身体,这是革命的本钱。少年军校聘请了顶级的武术教练和中医师,能够帮助他成就良好的体魄。
对于李思华的建议,赵云腾都仔细地听取了,不过他其实有点发憷,这个参谋班都是那种小天才,自己能不能和他们相比?说实话还真有点胆怯。
李思华看出了他的担心,笑着对他说,不要看低自己,作为穿越者,赵云腾虽然在前世,还没有经过高深的教育,但至少有一个好处,“广博”啊,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即使前世你只有18岁,但也是“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而已,这个“什么都懂一点”,尤其是前知一些历史的趋势和事件,其实就已经是巨大的优势了,关键是自己能否努力,将优势保持下去,并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自己能够实际应用的优势。
就这样,按照李思华的建议,去年他入学了“少年军校”,他其实还不是这个特殊学校中最小的,现在这个军校主要是招收从8岁到14岁的孤儿,去年他8周岁,同岁而月份比他小的,也有好几个。
他在这个学校,是安静地读书、学习和训练。李思华曾经告诫他要低调,“猥琐发育”,虽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是李思华的儿子,这些人也不太可能泄密。但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觉得他有利用价值的人,利欲熏心的人,以及敌人,可能就会别有用心。
赵云腾深以为然,他知道自己的两世,加在一起,大约也只能算一个心理年龄22岁的青年,前世的18岁加上今世5周岁之后的4岁。虽然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淳朴,但总有一些狐狸,是自己浅薄的人生阅历,所应付不了、看穿不了的。低调没有坏处,李思华的存在,已经给了自己在新时空很好的起点,这就够了,难道要一辈子,都依靠李思华的庇护吗?自己可是大男人。
如果自己居然不能管控好自己,李思华的存在,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殃,那就是自己“德不配位”啊。
不过他还是很快体会到了穿越者无意的“优势”。
由于少年军校的特殊性,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学员,为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每周都会有一天,是去和其它普通学校的孩子一起玩耍,尤其是与更低年龄的那些孤儿们一起,鼓励他们之间交朋友。据说这样可以增进孩子们的责任感、社交能力和心态的稳定性,避免孤儿由于幼年悲惨的经历,可能造成的潜在反社会的心理扭曲。赵云腾去了以后,就知道这肯定是李思华的主意。
他所在的小组,每周去的,其实是个保育院,很多孩子只有4~5岁,还不到规定的6岁最低小学入学年龄。所以他们小组,每个人去了,就变成了哥哥姐姐,需要他们帮助保育院的老师,去照顾这些小娃娃,不管是小萝莉还是小萝卜头。